堪布 欽眉 多傑 仁波切

仁波切出生在不丹的首都廷布的地方。父親是廷布附近村莊的村長,母親是歷代都是富有人家的女兒。父親的名字叫袞列,母親的名字叫貝瑪,在仁波切出生之前有七個兄弟,仁波切排行老么,可是,在仁波切出生之前,六個兄弟都先後過世了。仁波切出生時,雙親找了星算家來算命。算命說:仁波切必須出家;如果沒有出家就只有23歲的壽命而已。所以仁波切8歲的時候,父母就帶他到廷布的寺廟出家。

8歲出家後,一直到13歲為止,都是在學習寺廟的儀規。14歲時,頂果欽哲仁波切,到不丹成立了一個佛學院(之前不丹沒有佛學院)。就從各地選出小孩子來讀書,從寺廟僧眾中選出10位,各地秘書職位的孩子選出10位,軍人的孩子10位,一般人家的孩子10位,仁波切即是10位僧眾之一。14~18歲在佛學院讀書。18歲時不丹的國王發願要以黃金來書寫大藏經。仁波切即是書寫大藏經的僧人之一。19歲時,不丹的皇太后在當果地方興建一座閉關中心。仁波切就到那個閉關中心去閉關。19歲開始十萬遍的四加行。 

20歲開始大手印的教法,觀修一年。21~25歲為止,修那洛六法。

那個時候,有受到政府資助的僧人有25位,自力救濟的僧人16位,一起在閉關中心閉關。閉關老師曾對仁波切開示;如果說:「以後你要利益眾生的話,光是修禪定是沒有辦法利益眾生的,必須要多看一些佛經,研究一切經論方面的學問才可以。」當時仁波切跟另一位僧人;兩人都是屬於經論較精通的。他們的老師就叫他們到錫金研究經論。仁波切就到錫金去找一位名叫尊祝的堪布;在他座前學習經論。就這樣子在錫金研讀22~3年的經論之後,前一世的滇炯仁波切,剛好在尼泊爾準備傳新的伏藏教法、灌頂和口傳。仁波切就想去聽這個教法。因為滇炯仁波切是仁波切的根本上師的根本上師。仁波切本身對他也非常有信心。就跟同伴一起去尼泊爾去聽受這個教法。

29歲時,仁波切的根本上師就跟他說:「大手印的教法你已經得到了。如果可以的話:最好是能夠再修習大圓滿法。所以仁波切就尼泊爾-滇炯仁波切座下學習大圓滿法。當時有一位很有名的薩迦派堪布叫堪波仁欽也到尼迫爾。宗薩欽哲仁波切也在堪布的座前,學習中觀論裡面的絕定俱方面的經論。仁波切也很想學習,仁波切就跟他的同伴和現任的傑堪布三個人,一起到堪波仁欽堪布的座前去學習這些經論。然後,就一起跟這位堪波仁欽堪布到錫金在他的座前學習經論一年多。堪波仁欽堪布又要到印度去。仁波切又想跟著去。但是,他們身上的盤纏都不夠了,就沒有跟著去印度。而在另一位堪布叫羅都桑波的座前跟宗薩欽哲仁波切一起學習經論。

那個時候,因為經費不夠生活非常困難。一天只有吃一餐;喝低級的普洱茶。別人都有豐盛的飯可以吃。可是,他們只能買等級最低的米,每天只吃一餐。吃的跟印度一般的勞工是一樣的。這樣過了好幾年。今天餓得病了就用明天吃的東西來補。 明天餓得病了就用後天吃的東西來補。可是也因為生活如此艱難,也引發他們求學的意志。所以,他們的成績都非常良好。

34歲時,不丹的政府在當果的地方,成立佛學院。不丹的政府就下令要仁波切回去,在佛學院當教師。於是仁波切就回到不丹當了教師一直待了3年。35歲時,仁波切為了要完成他們未究竟的經論學業,就在36歲時到薩迦派的堪布-貢噶旺秋的座前再次的學習經論2年。

37歲時就從學生中脫穎而出當了副教師。當堪布教完一遍就由仁波切講解給同儕的學生聽。37歲那年的冬天放寒假時,每個人都回到各自的故鄉。仁波切也回到了不丹。那時候,不丹政府在不丹21個省份當中最大的省份叫桑浙省-在不丹的南方邊界,又蓋了一座佛學院。那時候政府和長老商量之後,就決議要仁波切去主持。雖然仁波切多次的拒絕,但是最後還是服從命令,到那座佛學院當住持。在那家寺廟住持的名銜就是羅漢。所謂羅漢的地位在不丹算是很高。最高的宗教領袖叫傑堪布。因為不丹的國界很大,光是一個傑堪布無法去管理全國。所以,在他下面有四個阿舍黎都是住在宮殿裡。在四個阿奢黎下面,每個省份有各有一個羅漢。羅漢用一般政治制度來看;是屬於大臣這樣的一個地位。要出行的時候,都得帶著警察作為護衛。為何要稱為羅漢?因為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也曾經將座下證得羅漢果的弟子,遣派到天上、印度各地和中國去教化眾生。跟這個一樣的不丹也是以傑堪布為主。遣發分派各個學習優良的出家眾,到每個省份,代表傑堪布來宏揚教法。

在不丹僧人的地位,從服裝就可以分辨的出來。譬如說:國王和傑堪布他們的地位是一樣的,所以他們的披肩都是黃色的。四個阿奢黎所披的披肩是兩層的;內層是橘色的;外層是紫色的。下來21位羅漢都是披橙色的披肩,一般的僧眾則是披紅色的披肩。不丹的習俗對於有羅漢地位的人不會叫他堪布或是喇嘛,他們沒有堪布或是喇嘛的名詞,而稱之佛學院的阿奢黎。堪布就只有傑堪布-就是與國王同等地位的傑堪布。對於羅漢的的職務必須滿三年之後,才能提出辭呈。三年之後如果不辭職也可以,可是如果政府不允許你辭職,還是要待下去。仁波切在2年之後,就因在廷布的地方,要舉行佛學的考試。不丹政府就徵召仁波切到那邊當袐書長,而必須離開佛學院。另一僧眾要接替仁波切羅漢的職位,政府的公文也都下來。可是,不丹的國王下一道命令說那個職位必須還是由仁波切來擔當,也就是說仁波切必須一個人擔當二個職位,而扛起二個責任。

仁波切秘書長職位是負責在不丹王國14座佛學院的考試。在不丹王國裡有14座佛學院是屬於政府管轄的佛學院。佛學院每年都有舉行考試,還要教導那些法會中吹奏的樂器,這些事務都必須由秘書長負責。不丹每年都會開一個全國大會,每個階級都會派一個代表去參加會議,仁波切和另一個僧人就代表僧人階級去參加會議。不丹每天都有佛教新聞,播報內容必須跟法訊相關方面的消息,必須由仁波切負責點名哪個僧人出去播報新聞及講些什麼內容。每天的報紙,裡面的法訊方面的工作和訊息、生活狀況的總編輯也是仁波切。外國有照顧人民健康這樣的一個組織,跟不丹的醫療學會聯合。那時候外國人就指名要仁波切擔任經理人,來跟他們接洽。仁波切就這樣一個人總共擔任了七個職務。

忙了大概10年半。仁波切覺得累了、年紀也大了。就向長老們遞上辭呈。長老們說必須向國王請示。仁波切就向國王說:已經10年半了。他必須再閉三年的關休息一下。國王說:「已經這麼忙!這麼累!讓你三年閉關休息也是可以的。」然後三年中仁波切閉了2次關。之後,仁波切的乾爸爸就跟他說:台灣現在佛行事業很興盛,你可以去看看。仁波切的乾爸爸的姪兒,曾任在不丹政府文化局長。文化局長跟台南如來講堂的許會長有熟悉,就在連絡之後,仁波切於1997年的6月份來到台灣。住了2個月之後就回到不丹。當時尼泊爾竹巴噶舉的突謝仁波切,正在整理整個傳承的經典。突謝仁波切向不丹的國王要求,派一個精通經典的學者來幫忙校正經典。不丹國王就派遣仁波切去幫忙,就到了尼泊爾。在那個團隊裡主要校正是阿帝仁波切,再下去就是仁波切在那邊幫突謝仁波切校正經典。